陈砚应了一声,下楼填饱肚子要紧。
晚饭时,他将准备安装太阳能设备,给大家供电的想法说了出来。
周广明和李楠自然是举双手赞成,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巨大提升,夜晚不再只有烛光或者蓄电池的小电灯。
若是有供应,一些小型电器也能使用了。
陈砚也没在意这点电量。
当然,主要是这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能源利用转换率还挺高。
五十度电,只要保证一天的电量在5-10度,基本能来回循环轮替。
饭后,三人没有耽搁,立刻行动起来。
陈砚和周广明负责主体安装,李楠负责打下手和传递工具。
他们首先来到楼顶。陈砚根据说明书,选择了楼顶一个最好的位置。
周广明用带来的工具和材料,熟练地将支架牢牢固定在楼顶的水泥地上,确保其稳固,能够抵御大风。
固定好后,连接好线路。
李楠则负责将控制逆变一体机和蓄电池组放置在旁边一个临时搭起的、用防水布遮盖的小棚子里,做好基础的防雨措施。
接下来是关键的连接部分。
陈砚将那个从能量转换炉配套的【能量块充电外设】也拿到了楼顶。
将其输入端与太阳能控制器的直流输出端连接起来。
这样一来,太阳能产生的电力,自动为插入充电外设的能量块进行充电!
全部连接完成。
随后,他在控制器上完成了初始的地理局域设置。
按下激活键。
嗡——
支架上的电机发出轻微而稳定的声响,太阳能板随即开始缓缓转动,象一个初醒的向日葵,精准地昂起头。
但此时没有太阳,它倒是自动转向了月亮。毕竟月亮是目前能看到最亮的。
这种依靠纯粹的天文算法与机械传动带来的稳定与可靠,反而给人一种更扎实的安全感。
最后,是布线。
很巧合,三人都是同一方向的,省了绕线。
拿出那卷粗壮的十二平方电线,陈砚先在李楠家里往四楼放线。
李楠固定好插座在房间内的位置,然后用扎带固定在窗口。
其馀李楠自己搞定。陈砚要去自己屋子布线。
这样来回操作一番后,从陈砚的房子,各自拉了一条线给李楠和光哥。
插头是插在陈砚这边的插座。
“好了!试试看!”陈砚拍了拍手,用对讲机说道。
瞬间!
周广明家中,明亮的移动led灯驱散了昏暗;
电饭锅、计算机也可以用了。
“成功了!”李楠和周广明先后汇报。
陈砚检查了一下能量转换炉的显示:
【当前负载:低】
一切正常!
站在灯火通明的房间里,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远处零星的其他住户的烛光,陈砚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一步,不仅仅是解决了电力问题,而是在这片地方,再次以更可持续的方式,点亮了希望。
陈砚给他们一个限制。
出太阳的话,每天使用电力不要超过10度,阴天不要超过5度。
但要保证每天晚上的照明、风扇、做饭、烧水的须求。
有多馀的,才能用于别的。
这都是暂时的,等他们各自有了能量炉,他也就不用继续供应了。
他现在也在考虑要不要多买几个能量块。
但一想到过两三天又要刷新商店,他也就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电力带来的兴奋感稍稍平复后,陈砚没有忘记那台从山洞中带回来的、锈迹斑斑的腐蚀设备。
这玩意的鉴定就是‘腐蚀的设备’,外面腐蚀,谁知道里面有没什么有价值的。
“走,光哥,李楠,我们上去把那台铁疙瘩拆了看看。”陈砚招呼道。
三人再次来到楼顶,借着手电明亮的光线,围着那台放在空地上的腐蚀设备。
设备大约小型微波炉大小,外壳不知是何种材料。
但此刻已被锈蚀得坑坑洼洼,布满了红褐色的铁锈和灰绿色的铜绿。
一些接口和散热孔几乎被锈渣堵死,侧面那个模糊的闪电标志更是难以辨认。
“这玩意……还能拆出啥来?”
李楠用钢筋敲了敲外壳,发出沉闷的“梆梆”声,锈屑簌簌落下。
“小心点,别把里面可能完好的东西震坏了。”
周广明比较稳重,他拿出从工具箱里的老虎钳,和几把规格不同的螺丝刀、扳手。
“先从外壳开始,看看固定螺丝还在不。”
陈砚则更仔细地观察着设备的结构,他指着设备背部一块相对平整的局域:
“光哥,试试这里,看起来象是检修面板。”
周广明凑过去,用螺丝刀小心地刮掉复盖在接缝处的厚重锈垢。
果然露出了几个已经锈死的内六角螺丝。他用合适的扳手卡住,用力一拧——
“嘎嘣!”
螺丝帽直接断裂,螺纹部分还死死咬在孔里。
“锈死了,硬来不行。”周广明摇摇头。
“让我试试。”李楠自告奋勇,拿起那把稍微打磨过的钢锯条,“直接把外壳切开?”
“不行,”光哥阻止,“万一里面有精密组件或者封闭的气体,暴力切开可能损坏或者有危险。试试用润滑油。”
他拿出润滑油,小心地滴在另外几个螺丝的锈死处。“让它渗透一会。”
等待的间隙,三人用工具小心地清理设备表面的厚重锈层和污垢。
随着污垢剥落,设备侧面露出了一行几乎被磨平的蚀刻文本:“……”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
都不认识。
“看来只有随机商店出来的东西,或者鉴定后,才会适配我们的文本。”李楠摇头。
过了一会儿,润滑油似乎起了一点作用。
周广明再次尝试,这次更加小心地施加扭矩,伴随着令人牙酸的“吱嘎”声,一个螺丝终于被缓缓拧松!
有了第一个成功,剩下的几个也陆续被卸下。
陈砚和周广明合力,用撬棍小心地撬开已经变形的检修面板。
“哐当!”
面板被取下,内部结构暴露在灯光下。
一股混合着金属氧化和尘埃的陈旧气味扑面而来。
内部的情况比外面好不了多少,线路板大部分被腐蚀,电容电阻等组件锈迹斑斑,许多连接线一碰就碎。
“看来内核电路是报废了。”周广明有些失望地用螺丝刀拨弄着一条断开的线路。
但陈砚的目光却落在了设备最中央,一个被几根金属支架固定着的、拳头大小、呈圆柱形的金属部件上。
这个部件外壳似乎采用了更耐腐蚀的材料。
虽然也有锈迹,但整体结构完好,上面还有几个清淅的接口和一个小小的、黯淡的玻璃窗口。
窗口后面似乎有极其微弱的、几乎看不见的蓝色光点在偶尔闪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