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水能载舟——淮北灾民请愿团
天还没亮透,南京城还笼在一片灰蒙蒙的湿气里。
几个穿着普通号褂的汉子,悄没声地钻进了城南聚宝门外那片乱糟糟的窝棚区。
窝棚里挤满了人。都是从江北逃难过来的,一个个饿得眼窝深陷,有气无力地躺着。
“听说了吗?”一个汉子凑到一群灾民跟前,压低嗓子,“皇上要干大事了!”
没人搭理他
那汉子也不恼,从怀里掏出个冷馒头,掰开了,递给身边一个眼巴巴瞅着的小孩。
“啥大事啊?”小孩的爹终于哑着嗓子问了一句。
“治河!”汉子眼睛一瞪,“皇上说了,要新开一条黄河道,让它直接入海!再也不让咱淮北、徐州、凤阳的老百姓遭水淹了!”
这话像颗小石子,丢进了死水里,荡起点儿波纹。
旁边棚子里探出几个脑袋。
“真的假的?能成吗?”
“咋不成?”另一个汉子接话,声音也压得低低的,“皇上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可你们知道,这好事,有人不乐意!”
“谁不乐意?”
“还有谁?南京城里那些国公爷、尚书老爷们呗!”先前的汉子啐了一口,“他们靠着运河发财呢!皇上这新河一开,动了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正憋着坏,要拦着皇上,不让咱江北老百姓有条活路呢!”
“他们敢!”饥肠辘辘的灾民里,起了骚动。绝望的人,最恨断他希望的人。
“光喊有啥用?”那汉子站起身,拍了拍屁股,“皇上是圣明,可架不住那帮老爷们使绊子!咱们要想有饭吃,有地种,就得让皇上知道,咱们盼着这新河!”
“咋让皇上知道?”
“去请愿啊!”汉子手一挥,“去皇城门口,去那些大老爷的衙门门口!就喊‘求皇上开恩,速行黄淮分流’,喊‘救救淮北,救救徐州,救救凤阳’!人家可说了咱们是水,皇上是舟,水多了,舟才能行得稳!而且,咱们这水不白当!水一天就给二文铜钱,还管两顿饱饭,馒头加稀粥!”
这话,像点着了干柴。
饿疯了的人,只要馒头稀粥管够,就能爆出惊人的力气,何况还要一天二十文铜钱!
“对!去请愿!”
“找那些老爷们要说法!”
“不能让他们断了咱的生路!”
消息象风一样,在黎明前的难民堆里传开了。不止聚宝门外,仪凤门外,江东门外的流民聚集地,都有人在暗中鼓动。
白花花的米,热腾腾的馒头,被一些“镇守太监衙门”里的人抬了出来,就地施粥。吃了饭,然后再拿五个铜板的定金,一下就有了主心骨,人心就齐了。
日头刚爬上城墙头,黑压压的人流,就开始从各个城门方向,往皇城方向涌去。
魏国公徐弘基刚起身,正由丫鬟伺候着漱口。
管家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白得象纸。
“国公爷!不好了!城外……城外的流民,全……全涌进来了!”
“什么?”徐弘基一口水喷了出来,“守城的兵是干什么吃的?怎么会放流民进城?”
“拦……拦不住啊!”管家带着哭腔,“人太多了,成千上万!他们也不闹事,就是……就是往皇城那边走,嘴里还喊着……喊着……”
“喊什么?”
“喊……求皇上治河,还喊……喊国公爷您……您和诸位老爷的名字,求您给条活路!”
徐弘基手里的茶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脑子里“嗡”的一下。
坏了。
皇上……这是先下手了!
他们还没开始发动漕工,皇上就用他们放进来的流民,反过来对付他们!
这动作也太快了吧?
南京皇城,洪武门。
守门的御前亲军士兵如临大敌,紧紧攥着手里的长枪,看着宫门外广场上越聚越多的人群。
人真的太多了。
扶老携幼,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他们大多衣衫褴缕,面黄肌瘦,但眼睛里却闪铄着希望的光。
他们没有冲击宫门,只是黑压压地跪了下来。
哭声、喊声、哀求声,混成一片,像闷雷一样滚过广场。
“皇上开恩啊!”
“救救淮北吧!”
“我们要活路!”
“魏国公,给条活路吧!”
“六部的老爷们,给条活路吧!”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几个守门的把总额头全是汗,他们从没见过这阵仗。
这时,一队队穿着布面铁甲的御前亲军跑步而来,刀出鞘,箭上弦,在宫门前迅速列成警戒阵型。动作干净利落,透着一股杀气。这是真上过战场的兵。
带队的军官按着刀,冷眼扫过人群,又看了看宫墙,心里有都数皇上早就交代好了。
武英殿里,崇祯刚用过早膳,正在擦手。
魏忠贤小步快走进来,脸上带着压不住的兴奋。
“皇爷,洪武门外,已是人山人海了!哭声震天!”
崇祯把毛巾丢进盆里,脸上没什么表情。
“都有谁在喊?”
“喊皇上圣明的多!可也有不少,是冲着魏国公府和南京户部、工部衙门方向喊冤的!”魏忠贤弓着身子,“老奴按您的吩咐,已经派人去‘请’各位勋贵大臣,还有秦王千岁、衍圣公他们,一并上午门城楼了。”
“恩。”崇祯点点头,“告诉张之极和卢九德,他们的人混在里头,把稳了,别出乱子。该给吃的给吃的,该的铜钱一文都不能少。朕要的是请愿,不是暴乱。”
“老奴明白!”
崇祯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赭黄色的常服,语气平淡。
“走吧,咱们也去看看。看看这大明的‘水’,到底有多深。”
洪武门城楼上,已经站了一群人。
徐弘基、郑三俊、吕维祺等南京勋贵大臣,一个个脸色惨白,强作镇定。他们都是被御前亲军“客气”地“请”上来的。
一上来,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万头攒动,人潮如海。那一声声哭喊,像针一样扎进他们耳朵里。尤其是当听到人群中清淅地喊出“魏国公”、“郑尚书”时,徐弘基的腿肚子都有些转筋。
这哪里是请愿,这是兵不血刃的刀山火海!
崇祯什么时候,把手伸到流民里去了?这手段,这狠辣,哪里象个深宫长大的皇帝?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和净鞭的响动。
“皇上驾到”
城楼上所有人齐刷刷转身,跪倒在地。
“臣等恭迎陛下!”
崇祯没穿朝服,就是一身简单的常服,更显得身形挺拔。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扫过跪倒的群臣,在徐弘基身上微微停顿了一下。
“都平身吧。”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淅地压过了城下的嘈杂。
众人起身,分列两旁,连大气都不敢出。
崇祯慢慢走到城楼垛口前,双手扶着冰冷的墙砖,向下望去。
黑压压的人群,也看到了城楼上出现了一抹赭黄色的身影。
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哭喊和叩拜。
“皇上!”
“皇上万岁!”
“皇上给草民做主啊!”
声浪几乎要掀翻城楼。
崇祯抬起手,轻轻往下一压。
奇迹般地,那震天的声浪,竟然渐渐平息下去。数万人的广场,变得鸦雀无声。只有风刮过旗杆的呼呼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仰头望着那个身影。
徐弘基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皇上要干什么?
崇祯环视着城下那些渴望、绝望、期盼交织的脸,沉默了片刻。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了脸色惨白的徐弘基脸上。
“魏国公。”
徐弘基浑身一颤,赶紧出列躬身:“臣在。”
崇祯看着他,又看看郑三俊、吕维祺等人,声音沉缓,却象锤子一样敲在每个人心上。
“你们都看到了吗?”
没人敢接话。
崇祯伸出手指,指向城下。
“你们都听到了吗?”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痛心和愤怒。
“告诉朕!这城下,是什么?!”
徐弘基头埋得更低,冷汗顺着鬓角流下来。
崇祯不再看他,目光扫过所有勋贵大臣,声音如同寒冰,却又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这城下,不是乱民!”
“是朕的子民!”
“是我大明江山的基石!”
他猛地一拍垛口,砖石似乎都颤了一下。
“是他们在种地纳粮!是他们在运漕当兵!是他们,用血汗骨血,养着这南京城的繁华!养着朕!也养着你们这些勋贵重臣,衮衮诸公!”
每一句话,都象一记耳光,抽在徐弘基等人的脸上。
城下楼下的百姓,许多人都哭出了声。皇上……皇上说他们是基石油!
崇祯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电,死死盯住徐弘基。
“古籍有云,”他一字一顿,声音清淅地传遍城楼上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他停顿了一下,让每一个字都砸进所有人的心里。
然后,他几乎是吼了出来,声震四野:
“水则载舟”
“水则复舟!”
“今日,这洪武门外,都是水!”
“你们告诉朕”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压得徐弘基等人几乎瘫软。
“这大明的舟,该怎么行?!”
死寂。
绝对的死寂。
然后,城楼下,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和万岁声。无数人磕头如捣蒜。
“万岁!”
“皇上圣明!”
“我们愿为皇上挖河!愿为大明效力!”
徐弘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抖得象筛糠。他完了。在道义上,在民心面前,他和他代表的势力,被皇上用最堂堂正正的方式,彻底碾碎了。
崇祯不再看他们,转身对着城下,用尽力气喊道:
“朕,准了!”
“黄淮分流,即刻勘测动工!”
“朕,绝不会让大明的基石,再流离失所,再被大水一次次淹了家园!”
“朕要以工代赈,疏河固本!”
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本章完)